2024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安徽医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安徽医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安徽医科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医科大学
2024年湖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563分左右(位次33017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512分左右(位次16055名左右)。
1、2023年安徽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65分(位次32310),历史类为515分(位次15525)。
2、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51分(位次31227),历史类为526分(位次14808)。
3、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70分(位次26448),历史类为542分(位次13652)。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安徽医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安徽医科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01 | 1483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69 | 3005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65 | 32310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8 | 16609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51 | 31227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51 | 31227 | 41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80 | 20960 | 43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1 | 25854 | 43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0 | 26448 | 43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41 | 9135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15 | 15525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32 | 12733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26 | 14808 | 451 |
2021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45 | 12652 | 466 |
2021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42 | 13652 | 46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医科大学,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校2019年获批我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作为安徽省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也是安徽省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