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考生22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22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物理类22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安徽高考物理类22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物理类22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民办)、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公办)、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民办)、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民办),一共61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理工类22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安徽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221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4所,民办院校5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专科 | 221/312175 |
2023 | 潍坊科技学院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95631 |
2023 | 江西科技学院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95649 |
2023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95628 |
2022 | 荆州学院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75561 |
2022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75591 |
2022 |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外合作)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221/275618 |
在安徽物理类22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安徽高考物理类22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物理类22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潍坊科技学院简介
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定向培养军士试点高校。校园占地2400亩,在校生3.5万余人,教职工24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690人,硕士及以上177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1人、泰山系列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2人、山东省首席技师3人、鸢都系列人才5人,博士462人。现设14个二级学院、64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其中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一流课程13门。建有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省级青创团队。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稳定集体二等功等100多项荣誉,连续7年蝉联“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2、江西科技学院简介
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学校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米,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0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000余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2千余人。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学校环境优美,田径场、体育馆、剧场、音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齐备,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3、荆州学院简介
荆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4年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荆州学院。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全方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创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订单班培养”等多形式,开辟多种途径的就业渠道;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校政、校企资源,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近三年,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40项,获奖172人次,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