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南昌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南昌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黑龙江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昌工学院
2024年黑龙江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南昌工学院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321分左右(位次71299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360分左右(位次19934名左右)。专科批:理科预估需227分左右(位次102916名左右),文科预估需309分左右(位次32757名左右)。
【本科批】
1、2023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320分(位次71924),文科为363分(位次19358)。
2、2022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342分(位次71498),文科为400分(位次18316)。
3、2021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309分(位次73515),文科为381分(位次20919)。
【专科批】
1、2023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227分(位次103003),文科为304分(位次34417)。
2、2022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283分(位次92648),文科为324分(位次35537)。
3、2021年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241分(位次91872),文科为324分(位次32188)。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南昌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南昌工学院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320 | 71924 | 287 |
2023 | 黑龙江(理科) | 专科批A段 | 227 | 103003 | 160 |
2022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342 | 71498 | 308 |
2022 | 黑龙江(理科) | 专科批A段 | 283 | 92648 | 160 |
2021 | 黑龙江(理科) | 专科批 | 241 | 91872 | 160 |
2021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309 | 73515 | 2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363 | 19358 | 341 |
2023 | 黑龙江(文科) | 专科批A段 | 304 | 34417 | 160 |
2022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00 | 18316 | 365 |
2022 | 黑龙江(文科) | 专科批A段 | 324 | 35537 | 160 |
2021 | 黑龙江(文科) | 专科批 | 324 | 32188 | 160 |
2021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381 | 20919 | 35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南昌工学院,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南昌工学院简介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省委原书记傅雨田等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的民办赣江大学。1998年学校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南昌工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被列入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院校。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99787册,电子图书1194325册。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21个省市科研平台/团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4000余篇(部),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