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南京工程学院全国综合排名第369名,在江苏省内高校排名第31名,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122名。
注:每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都不相同,因此南京工程学院排名全国第几名结果可能会与自己的认知结果存在差异,仅作参考。
一:南京工程学院排名一览表2024(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南京工程学院排在昆明医科大学之上,仅次于云南农业大学,全国大学排行第369位。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367 |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 | 理工 | 省重点 |
368 |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 | 农林 | 省重点,保研 |
369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 | 理工 | 省属 |
370 | 昆明医科大学 | 云南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371 | 嘉兴学院 | 浙江 | 综合 | 省属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二:南京工程学院排名一览表2024(省内高校排名)
在江苏省内高校排名:南京工程学院仅次于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内大学排第31位,排在淮阴师范学院之上。
省内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30 | 苏州科技大学 | 江苏 | 理工 | |
31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 | 理工 | 省属 |
32 | 淮阴师范学院 | 江苏 | 师范 | 省属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三:南京工程学院排名一览表2024(理工类高校排名)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南京工程学院排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之上,仅次于安徽工程大学,理工类大学排名第122位。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
121 |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 | 省重点 |
122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 | 省属 |
123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江西 | 省重点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南京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先后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2019、2020年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人,数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84项,省部级及国家直管行业科技奖67项,授权发明专利726项,转让专利近400项,获批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评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走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入选为“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成员高校,“南京工程学院--欧洲高校引智平台”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芬兰奥卢大学建有两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合作打造“环天印湖科创示范区”,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云、中天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合作,打造了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康尼机电、先进工业技术等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