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国综合排名第104名,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第24名,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32名;而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位于第61名。
注:每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都不相同,因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名全国第几名结果可能会与自己的认知结果存在差异,仅作参考。
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名一览表2024(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在中国医科大学之上,仅次于东北财经大学,全国大学排行第104位。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102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 师范 | 省重点,保研 |
103 | 东北财经大学 | 辽宁 | 财经 | 省重点,保研 |
10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理工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105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 医药 | 国重点,保研 |
106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 师范 | 省重点,保研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名一览表2024(市内高校排名)
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仅次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内大学排第24位,排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之上。
省内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3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农林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理工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5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北京 | 理工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名一览表2024(理工类高校排名)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之上,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理工类大学排名第32位。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
31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 | 省重点,保研 |
3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33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北京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四:202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名一览表(世界排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世界排名多少呢?根据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榜)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年全国排名第61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国内排名 |
---|---|---|
QS(英国)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61 |
ARWU(软科)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69 |
校友会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120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学校现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