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兰州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38名,在甘肃省内高校排名第1名,在全国综合类高校中排名第26名;而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榜):兰州大学位于第44名。
注:每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都不相同,因此兰州大学排名全国第几名结果可能会与自己的认知结果存在差异,仅作参考。
一:兰州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兰州大学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之上,仅次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大学排行第38位。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36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理工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37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 | 医药 | 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38 | 兰州大学 | 甘肃 | 综合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3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湖南 | 军事 | 985,211,国重点,双一流 |
40 | 东北大学 | 辽宁 | 理工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二:兰州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省内高校排名)
在省内高校排名:兰州大学甘肃省内大学排第1位,排在西北师范大学之上。
省内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1 | 兰州大学 | 甘肃 | 综合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 综合 | 省重点,保研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三:兰州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综合类高校排名)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兰州大学排在苏州大学之上,仅次于重庆大学,综合类大学排名第26位。
综合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
25 | 重庆大学 | 重庆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6 | 兰州大学 | 甘肃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7 | 苏州大学 | 江苏 | 211,省重点,保研,双一流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四:2024兰州大学排名一览表(世界排名)
兰州大学世界排名多少呢?根据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榜)看,兰州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44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国内排名 |
---|---|---|
QS(英国) | 兰州大学 | 44 |
U.SNEWS(美国) | 兰州大学 | 43 |
ARWU(软科) | 兰州大学 | 39 |
校友会 | 兰州大学 | 30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