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公办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1800亩,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二、大学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第279名,省内排名第10名,仅次于西南科技大学,排在西南民族大学之前。
三、优势专业及就业前景
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藏医学。
这些都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也是比较强的优势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
四、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成都中医药大学(本一)2022年在四川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526分,录取位次72082。其中中医学602分,中药学591分,临床医学578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医学专业,最低为633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成都中医药大学(本一)2022年在四川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46分,录取位次15113。其中中医学590分,中医学576分,中医儿科学575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医学专业,最低为604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五、学生口碑
真实评价1:学校总体实力很不错中医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针灸是国家重点学科地理位置有四个校区:温江十二桥人南汪家拐如果是中医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在温江(新校区也是主校区)大四大五就在十二桥校区,比较破,但是在市中心,很方便主要是学校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在旁边,总体还可以收分还是比较高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宿舍:一般是6人宿舍,当然分到4人就更好了,每个寝室都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环境:现在入学的,环境相当不错的,有杏林啊~百果林……在现在猪肉涨价的年代,学校食堂算是比较便宜的了,学校有两个食堂,面积还算是大。教学方面,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大,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现在学校评上双一流学校,三栋实验楼也快完工,新生将有更大的实验平台。
真实评价2: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真实评价3: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 学习刻苦认真, 善于思考, 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 为人诚恳, 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 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真实评价4:学校师资力量挺强的,特别是医学相关专业的授课老师;学习氛围挺好的,每个周末或者平时没人上课的教室都有学生自发的在教室自习;温江校区总共有两食堂,味道的话2食堂味要好些,菜品丰富满足各种需求,要是吃食堂吃腻了,还可以选择1食堂楼上的美食广场,2食堂周围的面馆以及川菜,冒菜店,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温江校区很多基础设施都是才建的,图书馆也已经投入使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校园环境特别的好,绿化很多,有很多园丁在根据季节换种花草,总体来说很棒,算是温江雾霾中一股绿色的清流;专业方面的话就中医,中药,针灸以及护理专业是比较热门的,就业也算是比较好就业的;学校学费一般,就普通本科大学的水平。
真实评价5:从学校的环境来看 是非常漂亮的特别是秋天的时候,杏林情从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看 学校是很好的护理的学生都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在大二时老师还带学生们去医院见习,教学楼有5栋 实验楼有三栋……从学校的住宿条件看 有四人间 6人间 而且都有独立卫生间 每两层楼有一间洗衣房,里面有7-8台全自动洗衣机,学校大部分都有空调。从学校的食堂来看 有两个食堂 比较大 二食堂味道不错 ,价格普遍比一食堂高。
六、院校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