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公办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2039亩,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二、大学排名
山东中医药大学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第310名,省内排名第17名,仅次于青岛农业大学,排在鲁东大学之前。
三、优势专业及就业前景
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山东省级特色专业10个: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眼视光学。
这些都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也是比较强的优势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
四、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山东中医药大学(1段)2022年在山东省综合类最低录取分为483分,录取位次190330。其中中医学568分,中医学565分,中医学554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医学专业,最低为573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综合类专业。
五、学生口碑
真实评价1: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优秀老师,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学校医学生药学生多,年年期末考试都占不到座位学习,教室资源紧张。学校新校区两个食堂,味道还不错,但是天天吃也会腻,老校食堂也去尝过,不敢恭维。学校生活与学习生活都还不错,就是距离济南市里有点远,配套设施挺好的,学生宿舍8-6人间,我是八人间,挺挤的。宿舍楼内每层都有淋浴间,这点还不错(仅限新校区)。学校中医专业最热门,就业看个人,很多学校的同学都去干医药代表了。学校学费对于我们这些中药学的同学算高了,5400,跟学医的同学一样。同类学校没比较过。
真实评价2:对于学校我的看法几经波折,在校时曾抱怨过,甚至抱怨过领导,但是当我毕业进入另外的大学后我才发现山中医究竟有多好,无论是社团活动,学分(加分)处理,教学,以我几年药学学习来看,遇到的老师几乎都尽职尽责,当然有极个别老师作风我有点鄙视。总之,山中医带虽然没有电影里那样浪漫的大学情节,但却是我心中的完美,该做的该有的都一一来过,让我受益匪浅。
真实评价3:中医药院校属于医学类院校,所以网上那些大学排行榜普遍排名低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大学以专业论英雄。要看的话,一般会有一栏是学校分类及排名,可以参考一下。教学因为学校专业比较特殊,在山东省内是独一份(滨州医学院也有中医学专业但是学校是西医院校)师资力量上比不上山大等省内第一梯队的学校,但是二三梯队还是可以的
真实评价4:对于生活了七年的学校,当然是觉得它的优势大于劣势,优秀的敬业的老师尽职尽责,会尽可能多的为自己学生考虑,而同学们学习氛围也比较浓厚,走廊里,图书馆地下,图书馆门前,晚上手机照明背书的同学比比皆是;学校餐厅的饭对于一个生活七年的人来说或许没有那么好吃了,但是大学四年我每天都能找到自己想吃的饭,而且每年新生入学时饭菜都有更新,,总会找到自己喜欢吃的。
真实评价5:学校环境好,老师都很认真负责,校园里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学校食堂不错,便宜又好吃,宿舍四人间,上床下桌,空间比较大,活动也很方便,基本设施很齐全,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学校。
六、院校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近4800人。图书馆馆藏图书208.9万册、电子图书78.1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教学医院。现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7家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人才引领,打造实力雄厚人才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6人,其中兼职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1011人,其中兼职导师518名。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校以来,连续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