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江苏师范大学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江苏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二、全国排名及认可度
江苏师范大学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40名,星级为3★,档次被评为区域一流大学,在江苏省内认可度仅次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排在南通大学之前。
三、优势专业(多个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江苏师范大学有不少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有4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省级(直辖市)级特色专业有10个: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法学等。省重点、培育专业级特色专业有11个:历史学类、教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等。这些专业都是江苏师范大学的强项,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都不错。
四、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分数线差异较大)
江苏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不同省市存在较大差异,如在江苏本省招生,该校本科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519分、历史类536分。在其它省份招生,如:在安徽省本科(物理类567分、历史类576分)、云南省本二(历史类532分、物理类485分)、内蒙古本二A(物理类468分)。
五、学生口碑(褒贬不一,各有说法)
真实评价1:江苏师范大学地处徐州,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共有四个校区。泉山校区是主校区,环境挺好的,除了春天有柳絮……学校学习氛围很浓的,图书馆每天都是满的,学校教学楼都是开放的自习室,只要没有人上课,就可以用,还在宿舍区设有通宵自习室。学费就是国家标准,研究生每个人都有学业奖学金,最多12000,最少6000;每个月600生活费,而且徐州消费水平比较低。。
真实评价2:学校在徐州之前叫徐州师范大学,是区域内比较出名的学校,近来发展势头还不错。笔记比较人性的是图书馆比较小,所以会开放大教室给集中自习。有的寝室楼还是有些破旧,抽到哪个就看人品了。
真实评价3:师资还是可以的我个人认为,但是肯定每个学校都有好的老师和不好的老师吧,看你怎么看。教学水平也还可以,学习氛围可能不能看整个学校或者整个系,要看和你在一起玩儿的那些人,这个圈子才决定了你的学习氛围是怎么样的,食堂不重要,因为师大有小吃街,便宜又好吃,配套设施可以说,你很难找到这么好的大学了,空调暖气都有的,另外,网速可能不太好,抢课不太方便。。
真实评价4:很感恩可以就读江苏师范大学,我也会珍惜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始终相信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
真实评价5:环境好 设施齐全,周边小吃特别多 一到晚上特别热闹 拿快递也很方便外卖也很方便 总之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 教我们的老师都非常负责 有事情都会给予帮助 非常好。
六、院校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首任校长。1956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原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基础设立徐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并入我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相继与英、美、澳、俄等国的137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7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入选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牵头成立全国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加入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与大迈阿密亚裔商务联盟共建迈阿密商务孔子学院。获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在马来西亚设立全球首个海外孟子学院。设有“一带一路”研究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其中3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设立“一带一路”研究院海外分院6所。与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建设科研平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建“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