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中国农业大学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于1905年,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二、全国排名及认可度
中国农业大学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8名,星级为7★,档次被评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在北京市内认可度仅次于北京理工大学,排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前。
三、优势专业(多个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中国农业大学有不少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5个:化学、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等。省级(直辖市)级特色专业有2个:化学、应用化学。这些专业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强项,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都不错。
四、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分数线差异较大)
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不同省市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北京本市招生,该校本科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1分。在其它省份招生,如:在广东省本科(理科593分、文科583分)、浙江省1段(651分)、甘肃省本科(理科573分、文科574分)。
五、学生口碑(褒贬不一,各有说法)
真实评价1:我是保送到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的,在农大呆的时间不长,有些评价不见得正确,我就分享下我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由于没有在农大上本科,所以对于教学水平不是很了解,研究生的课程还是挺自由的,内容较本科深,老师也都很随和,只是一堂课连着上3-4个小时让人有点吃不消。听本校的同学说过本科会有小学期,每个暑假回有不同的安排,有实验也有生产实习,会统一安排学生去实习,也有很多科技创新项目,很多同学从大二甚至是大一就开始进入实验室了,这能让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实验或是工作相关的内容,对自己规划好今后的发展方向很有好处。企业和校友奖学金也很多。
学校的食堂都在宿舍楼下,方便又节约空间。最好吃的还是公主楼二层了,不过消费也稍高点,可以点菜,号称全国最好吃的食堂。不过其他食堂的菜色也不怎么变,来了一年多已经找不到想吃的菜了。。。
农大分东西两个校区,每天会有班车往返。我在的东校区不算大,教学区和生活区不超过20min,学校绿化不太好,夏天比较晒。。
真实评价2:学校师资强大 ,学习氛围很好,东区教室不多,新建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有利于学习生活。食堂值得称赞,绝对可口。每年的校庆日节目丰富,五四青年节的亮灯活动也是值得一看。幸福感很高的一个学校。
真实评价3:开放的农业大学包容各种各样个性和才华的学生。在这里,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都会被尊重。学习氛围很好,东校区的食堂是北京高校里面最好的食堂。缺点可能就是西区位置比较偏僻但是学术氛围浓厚,西区的食堂没有东区那么好。。
真实评价4: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怎么样?
2、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
3、学校食堂怎么样?最好吃的是哪一个?
4、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怎么样?配套设施是否完备?
5、学校什么专业最热门?什么专业最好就业?
6、学校学费怎么样?同类学校中贵还是便宜?。
真实评价5:学校的口号是开放的中国农业大学欢迎你,有较好的转专业政策。多个专业排名为全国第一,如动物科学专业。学校食堂数量多,口味丰富,吃过的人都说好。农业类专业学费较低。。
六、院校介绍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现已自主设置营养与健康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设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图书情报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等。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1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1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3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3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8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主报1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2项。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千分之一,农业科学总引用量保持全球前万分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