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武汉纺织大学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武汉纺织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二、全国排名及认可度
武汉纺织大学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37名,星级为4★,档次被评为中国高水平大学,在湖北省内认可度仅次于中南民族大学,排在湖北大学之前。
三、优势专业(多个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武汉纺织大学有不少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有4个: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这些专业都是武汉纺织大学的强项,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都不错。
四、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分数线差异较大)
武汉纺织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不同省市存在较大差异,如在湖北本省招生,该校本科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534分、历史类525分。在其它省份招生,如:在广西省本科(历史类519分、物理类500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518分)、福建省本科(物理类542分)。
五、学生口碑(褒贬不一,各有说法)
真实评价1:刚进入大学时对学校的第一映像是比较偏远,开始大学生活以后认识了许多同学,同学们都非常好。我们是4人寝,很幸运我们寝室的几个同学都非常的友好。四年来也没有吵过架,关系一直很要好,经常结伴出门,四个人吃完饭并排走回宿舍,感觉我们就是这条路上最靓的仔。说到吃饭不得不提学校的食堂,学校原本是一食堂和二食堂,后来又建了个美食城,食堂在我在校的这几年改变也很大,大二暑假精装修了一番。看起来非常高端大气了。食堂可供选择的食物非常多,绝对算得上好食堂了。学校学习区和生活区基本上算是由一条主干道分隔开,学习区资源非常丰富。就说图书馆,除了给考研学子提供的自习区,还有阅览室,座位安排的非常合理,还有二楼的阅读区,可以在沙发上看书,可以说非常安逸了。。
真实评价2:学校阳光校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还好现在开了一条地铁线,离学校北门2公里这样,还算比较近,可以不用挤公交,被晃晕了。然后学校环境还行,新校区,房子比较新,设备什么的都比较少,冬天在教室上课脚冻得瑟瑟发抖。实验室还处于萌芽阶段,能得到比较好动手训练的机会少,主要就是条件不好吧。学校的教学嘛,老师大部分还是挺负责的,但是学校领导层不作为,考试不用看书复习,就临场看手机,有的人甚至可以凭借抄获得好成绩而获取评奖,总之,学术风气十分不好,希望学弟学妹们谨慎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挺对的,除非你有着在假期都能每天早起学习的斗志,否则,奉劝别来。最后,学校的名字真的影响外界对这里的看法,这是拿其他所有专业的前途来推动着纺织专业和服装类专业的前进,别的专业学生出去面试,外人是真的会对此产生轻视。最后,希望大家谨慎选择!。
真实评价3:学校专业性强,师资力量也很强大,学校很小 食堂只有两个 且不好吃 武汉纺织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 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坚持特色办学,经过近六十载办学积累,现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占地2000多亩,拥有教职工2000余人,20个教学院部,本科专业62个,本科生22000人;硕士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硕士研究生、留学研究生1000余人。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与文化”两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立项建设。。
真实评价4:学校慢慢升了一本,其实还可以,环境也蛮好,会计学院等一些专业的十字力量是比较好的,图书馆应该算是比较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有的,最主要的还是大学要有一定的目标。
真实评价5:学校的位置有一点点偏,但是学校的环境非常好。空气很好,风景很好。途径的公交车比较少,公交车很拥挤。。
六、院校介绍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创新“五个思政”,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年来,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