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届考生可以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23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预测):
一: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历史类621分、物理类637分。
二、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安徽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理科601分、文科590分。
2、在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理科398分、文科464分。
3、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历史类604分、物理类630分。
4、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历史类595分、物理类613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综合类553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预测,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3(2024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601 | 15453 | 482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90 | 1864 | 495 | |
北京(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611 | 8329 | 448 |
重庆(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579 | 1871 | 407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561 | 16442 | 406 | |
福建(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604 | 1462 | 453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630 | 4824 | 431 | |
甘肃(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01 | 12755 | 433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488 | 7549 | 488 | |
广东(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595 | 3989 | 433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613 | 18607 | 439 | |
广西(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70 | 10642 | 475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607 | 1125 | 528 | |
贵州(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42 | 14781 | 459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93 | 2687 | 545 | |
海南(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655 | 4387 | 483 |
河北(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594 | 3329 | 430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574 | 30144 | 439 | |
河南(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97 | 23710 | 514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610 | 3112 | 547 | |
黑龙江(本一A)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14 | 12917 | 408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19 | 1217 | 430 | |
湖北(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590 | 3022 | 426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616 | 12783 | 424 | |
湖南(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604 | 1491 | 428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606 | 12860 | 415 | |
江西(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 | 理科 | 524 | 48946 | 518 |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 | 文科 | 592 | 2062 | 533 | |
江西(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93 | 11494 | 518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96 | 1754 | 533 | |
吉林(本一A)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473 | 17975 | 463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08 | 2448 | 485 | |
江苏(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621 | 1604 | 474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637 | 10153 | 448 | |
辽宁(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类 | 591 | 1785 | 404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559 | 22281 | 360 | |
内蒙古(本一A)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489 | 15879 | 434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19 | 2539 | 468 | |
山东(1段)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593 | 29212 | 443 |
山西(本一A)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52 | 14898 | 480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54 | 1271 | 490 | |
陕西(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36 | 18676 | 443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77 | 1631 | 489 | |
上海(本科)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553 | 7041 | 405 |
四川(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608 | 18438 | 520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87 | 2388 | 527 | |
天津(本科A)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645 | 4216 | 472 |
新疆(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465 | 8744 | 396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529 | 1048 | 458 |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398 | 2526 | 396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科 | 464 | 471 | 458 | |
云南(本一) | 南京师范大学 | 理科 | 581 | 9409 | 485 |
浙江(1段) | 南京师范大学 | 综合类 | 634 | 22733 | 488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71人,专任教师217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54人,副高级职称748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4名、青年人才4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7名、青年拔尖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8723人,在校研究生13448人(其中学术型7329人,专业型6119人;博士研究生1570人,硕士研究生1187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10795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85.93万册,电子数据库166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8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3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