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信阳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
一: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一、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它省市)
1、在四川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09分、文科403分。
2、在云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381分、文科395分。
3、在甘肃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275分、物理类314分。
4、在广东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360分、物理类384分。
5、在安徽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294分、物理类379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94 | 117333 | 20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79 | 261604 | 200 | |
重庆(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323 | 58695 | 18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70 | 116226 | 180 | |
甘肃(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75 | 56050 | 16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14 | 106386 | 160 | |
广东(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360 | 165239 | 20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84 | 339726 | 200 | |
广西(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353 | 78388 | 20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60 | 171301 | 200 | |
贵州(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21 | 191280 | 18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370 | 74128 | 180 | |
江苏(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87 | 39503 | 26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83 | 51585 | 220 | |
辽宁(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25 | 42949 | 15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302 | 138165 | 150 | |
青海(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281 | 26605 | 15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文科 | 329 | 10750 | 150 | |
陕西(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325 | 153205 | 15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文科 | 293 | 75737 | 150 | |
四川(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409 | 246395 | 15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文科 | 403 | 119549 | 150 | |
云南(专科)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381 | 129151 | 200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文科 | 395 | 92290 | 200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地理历史: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传承于1903年创立的豫南道立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10余年办学历史。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批、教育部备案,由专科层次的信阳教育学院、历经百年发展的信阳师范学校、创立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卫生学校合并组建。2009年,创建于1981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商业学校整体并入。进入21世纪,为适应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借助信阳新区开发的难得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新校区。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2人。现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各1人。
科学研究:学校紧密对接地方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不同需求,大力建设产学研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等产学研平台。近三年,引进博士硕士人才150多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近20名和兼职教师120多名,培养培训“双师型”580余人,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师徒式”培养,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近三年,教师发表科研论文728篇(其中核心论文99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市厅级548项。获市厅级以上成果奖400项,申请专利10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