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北京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86分。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89分、文科529分。
2、在云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75分。
3、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87分。
4、在吉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分。
5、在海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629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6 | 28149 | 465 |
北京(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86 | 35338 | 434 |
重庆(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82 | 19519 | 427 |
福建(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4 | 18334 | 449 |
甘肃(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93 | 35593 | 370 |
广东(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74 | 43421 | 442 |
广西(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68 | 17775 | 371 |
贵州(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54 | 87442 | 380 |
海南(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629 | 7486 | 483 |
河北(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1 | 21147 | 448 |
河南(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589 | 31680 | 51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文科 | 529 | 21553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3 | 10046 | 360 |
湖北(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87 | 24132 | 437 |
湖南(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89 | 18705 | 422 |
江西(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73 | 23608 | 448 |
江苏(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1 | 38210 | 462 |
辽宁(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95 | 16068 | 368 |
内蒙古(本一A)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519 | 17201 | 471 |
宁夏(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488 | 6101 | 432 |
青海(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452 | 4455 | 343 |
山东(1段)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572 | 46869 | 444 |
山西(本一B)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 | 理科 | 560 | 19452 | 506 |
陕西(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551 | 22234 | 475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文科 | 520 | 7029 | 488 | |
四川(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597 | 28248 | 539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文科 | 556 | 8836 | 529 | |
天津(本科A)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604 | 10828 | 475 |
新疆(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487 | 6183 | 390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358 | 5836 | 390 |
云南(本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理科 | 575 | 14980 | 505 |
浙江(1段)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600 | 53076 | 492 |
吉林(本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 | - | 345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4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学校现有5个校区,另有占地1200余亩的新校区正全面加速推进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在即,2021年实现一期搬迁。
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6人,其中69.7%具有博士学位,61.6%具有高级职称;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1人,北京学者3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和市属高校创新团队15个;长城学者等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6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7人;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45人;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8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0人;中青年骨干102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50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3个,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3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
着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