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西南科技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西南科技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西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西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1、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53分、文科536分。
2、在四川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84分、文科514分。
二、西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48分、文科544分。
2、在内蒙古(本一A)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81分、文科500分。
3、在广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35分、历史类540分。
4、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36分、物理类537分。
5、在浙江省(2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90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西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西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39 | 76414 | 465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42 | 14925 | 462 | |
北京(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92 | 34007 | 434 |
重庆(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11 | 12683 | 428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26 | 46014 | 427 | |
福建(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19 | 9401 | 431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49 | 41458 | 449 | |
甘肃(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65 | 47688 | 370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23 | 5860 | 421 | |
广东(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07 | 136303 | 442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19 | 27858 | 428 | |
广西(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35 | 34022 | 371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40 | 8001 | 400 | |
贵州(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58 | 83638 | 380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42 | 8562 | 442 | |
海南(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565 | 19373 | 483 |
河北(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94 | 132191 | 448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42 | 18794 | 449 | |
河南(本一)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548 | 75686 | 511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544 | 14934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478 | 41913 | 360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483 | 11429 | 410 | |
湖北(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44 | 53258 | 437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46 | 10229 | 432 | |
湖南(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11 | 76265 | 422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33 | 13451 | 438 | |
江西(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56 | 8925 | 463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59 | 32003 | 448 | |
江苏(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36 | 24138 | 478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37 | 97313 | 462 | |
辽宁(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504 | 11341 | 400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516 | 45714 | 368 | |
内蒙古(本一A)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481 | 26222 | 471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500 | 5188 | 478 | |
宁夏(本二)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422 | 16199 | 371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472 | 5208 | 419 | |
青海(本一)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408 | 8471 | 343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462 | 2025 | 411 | |
山东(1段)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85 | 216825 | 444 |
山西(本一B) | 西南科技大学(B) | 理科 | 519 | 37401 | 506 |
西南科技大学(B) | 文科 | 531 | 5601 | 516 | |
陕西(本二) | 西南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理科 | 439 | 86480 | 372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483 | 15596 | 397 | |
上海(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33 | 35806 | 403 |
四川(本一)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553 | 67210 | 539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536 | 16710 | 529 | |
四川(本二) | 西南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理科 | 484 | 159060 | 459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514 | 29427 | 457 | |
天津(本科A)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537 | 28554 | 475 |
新疆(本一)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404 | 15908 | 390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444 | 3153 | 425 |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337 | 8131 | 390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373 | 1671 | 425 | |
云南(本一)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536 | 30906 | 505 |
西南科技大学 | 文科 | 569 | 8939 | 550 | |
浙江(1段)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浙江(2段) | 西南科技大学 | 综合类 | 490 | 179371 | 269 |
吉林(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 | - | 345 |
西南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 | - | 369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西南科技大学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
学校有光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32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2-2020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居全国44位(四川省属高校第2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28个国家和四川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5-2019“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67位(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在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五轮总排行榜中居第58名(位列全省第4位,省属高校第1位)。学校构建了覆盖所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示范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