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
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50分。
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47分、文科533分。
2、在四川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28分。
3、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07分。
4、在广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462分、历史类512分。
5、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44分、物理类548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544 | 14245 | 462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48 | 66861 | 465 | |
重庆(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07 | 56771 | 427 |
福建(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39 | 47758 | 449 |
广东(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489 | 46548 | 428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23 | 109981 | 442 | |
广西(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462 | 83710 | 371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512 | 13487 | 400 | |
贵州(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416 | 123633 | 380 |
河北(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04 | 116445 | 448 |
河南(本一)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理科 | 547 | 77002 | 511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文科 | 533 | 19675 | 521 | |
湖北(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32 | 62904 | 437 |
湖南(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506 | 22320 | 438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08 | 79429 | 422 | |
江西(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30 | 55487 | 448 |
江苏(本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516 | 33212 | 478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529 | 107572 | 462 | |
四川(本一)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理科 | 551 | 69408 | 539 |
四川(本二)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理科 | 528 | 97206 | 459 |
新疆(本二)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理科 | 374 | 20852 | 262 |
浙江(1段)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综合类 | 550 | 110409 | 492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简介
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办学理念,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商学院、传媒与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等11个学院,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直属单位。教育部备案专业41个,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学校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过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已有4.6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为特色,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局面。学校与19个国家(地区)48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学分互认、“3+1”双学位、本硕直通车等学生交流项目。“十三五”期间,年均290名学生参加各类出国境交流交换学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