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填报 院校库 专业库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辽宁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03分、物理类518分。

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河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04分。

2、在山西省(本二B)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96分。

3、在甘肃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39分。

4、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44分。

5、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65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院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2789947465
北京(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综合类51728417434
福建(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7129120449
甘肃(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3919079370
广东(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4379727442
广西(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0652186371
贵州(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48661245380
河北(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4462750448
河南(本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其他单列)理科54974409511
河南(本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504141292396
黑龙江(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5618272360
湖北(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5048808437
湖南(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0978340422
江西(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5435565448
江苏(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5871599462
辽宁(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历史类5031147440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51844818368
内蒙古(本二A)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45234120360
青海(本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4246738343
山东(1段)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综合类507162049444
山西(本一B)沈阳航空航天大学(B)理科54027528506
山西(本二A)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50445282418
山西(本二B)沈阳航空航天大学(B)理科49649671418
陕西(本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类中外合作)理科47660220372
上海(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综合类48722781403
四川(本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57842941539
四川(本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54675136459
天津(本科A)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综合类56520845475
新疆(本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3572389826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文科3876411304
云南(本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科56319350505
浙江(1段)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综合类553106995492
吉林(本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类--345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省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2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学校与俄、美、法、英、韩、日等40多个国家1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在教育部审批中。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40余个。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