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浙江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智能车辆工程645分(位次15134),工业工程636分(位次2065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43分(位次1626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42分(位次17181)。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合肥工业大学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在浙江综合类1段共招生33个专业,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建筑学 | 623 | 31155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会计学 | 631 | 24342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632 | 23820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数字经济 | 634 | 22249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工业工程 | 636 | 20650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638 | 19821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38 | 19358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39 | 18689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639 | 18857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智能感知工程 | 639 | 18903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应用物理学 | 640 | 18399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智能制造工程 | 640 | 18165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640 | 17954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统计学 | 641 | 17342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642 | 17181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车辆工程 | 642 | 17024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642 | 16778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643 | 16233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43 | 16268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机器人工程 | 644 | 15654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4 | 15582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通信工程 | 645 | 15149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信息安全 | 645 | 15059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智能车辆工程 | 645 | 15134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自动化 | 646 | 14770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646 | 14523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48 | 13587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48 | 13367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648 | 13751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信息工程 | 648 | 13528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软件工程 | 649 | 13156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法学 | 650 | 12812 |
合肥工业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51 | 11869 |
从上表可以看出,合肥工业大学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52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建筑学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623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