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属于二本院校(含高职专科),学校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隶属于省政府,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本科大学。菏泽学院有山东省级特色专业4个:物理学、财务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
一、菏泽学院为什么是一所二本院校(含高职专科)?
菏泽学院是几本?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关于学校是几本,只是通俗说法,可以通过在各省招生批次进行辨别。
根据菏泽学院2022年在全国各省的招生批次可知:
1、菏泽学院在青海招生为本科一批次招生。
2、菏泽学院在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江西、吉林、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云南招生为本科二批次招生。
由上可见,菏泽学院在多数省市都是在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菏泽学院是一所二本大学。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省(本二) | 理科 | 461 | 131769 | 435 |
文科 | 509 | 31134 | 480 | |
甘肃省(本二) | 理科 | 397 | 56994 | 345 |
文科 | 466 | 12431 | 425 | |
广西省(本二) | 理科 | 402 | 95955 | 343 |
文科 | 468 | 31666 | 421 | |
贵州省(本二) | 理科 | 391 | 100350 | 360 |
文科 | 511 | 22391 | 471 |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480 | 170904 | 405 |
文科 | 506 | 38592 | 445 | |
河南省(专科) | 理科 | - | - | 190 |
文科 | - | - | 190 | |
黑龙江省(本二A) | 理科 | 365 | 62418 | 308 |
文科 | 438 | 11422 | 365 | |
江西省(本二) | 理科 | 466 | 97691 | 440 |
文科 | 510 | 24974 | 472 | |
吉林省(本二A) | 理科 | 435 | 33620 | 327 |
文科 | 484 | 6448 | 364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46 | 52803 | 323 |
文科 | 457 | 7827 | 366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385 | 18888 | 350 |
文科 | 473 | 4622 | 425 | |
青海省(本一) | 理科 | 346 | 14945 | 335 |
陕西省(本二) | 理科 | 416 | 84262 | 344 |
文科 | 463 | 22335 | 400 | |
四川省(本二) | 理科 | 471 | 132837 | 426 |
文科 | 513 | 34837 | 466 | |
云南省(本二) | 理科 | 464 | 72645 | 430 |
文科 | 550 | 21469 | 505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www.gankaosheng.com |
二:菏泽学院是什么档次级别?
菏泽学院是重点本科吗?是省属还是教育部直属大学?一起来看看属于什么办学层次。
菏泽学院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49年 | 博士点数量 | 0 |
硕士点数量 | 0 | 学校类型 | 综合 |
所在城市 | 菏泽市 | 办学层次 | 省属 |
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坚持校城融合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效能。校地校企共建了菏泽乡村振兴学院、牡丹研究院、非遗文化研究院、黄河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着力实施校城融合发展十大工程,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对接。“十三五”以来,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SSCI收录523篇,出版著作11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23项,获批专利665项(发明专利10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开放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实施“开放活校”战略,以开放促新局,以合作谋共赢。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开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新领域,国际友好学校达到72所。加入了泰中教育联盟和“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加强“海智工作站”建设。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开展国(境)外访学、学术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促进校地校企合作发展,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建新型产业学院。推进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