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档次如何?以下是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层次、大学排名、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学生真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点评,是否算是好大学,值不值得上,仅供参考!
一、办学层次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民办理工类专科(高职)院校。学校占地345亩,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若水路1号。
二、大学排名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2023中国高职院校排名(I类)排行第219名,星级为2,为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省内高职院校排名第14名,仅次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排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之前。
注:Ⅰ类院校为以工学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Ⅱ类院校为以理学及人文社科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Ⅲ类院校为以艺术、体育、经济、管理、农学、教育学、医学等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
三、优势专业及就业前景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有江苏省级特色专业7个: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制造类(汽车运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这些都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也是比较强的优势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
四、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2段)2022年在山东省综合类最低录取分为345分,录取位次476464。其中大数据与会计421分,软件技术420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17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最低为425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综合类专业。
五、学生口碑
真实评价1:学校综合来说还不错。宿舍6人间。独立卫生间、洗浴,还有空调。正常在校内从宿舍到教学楼完全不怕风吹雨打。因为都有天廊。走在一楼完全不怕。还有就是在这个学校想学习就可以学到东西。想玩也有大把人陪你玩。想赚钱独立,也有大把机会。无论校内校外都有。(微信)李:13451618739
真实评价2:学校挺大的,人也不少,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氛围很好。学校挺大的,人也不少,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氛围很好。我很喜欢这所学习,在这所学习收获很大。希望未来越来越漂亮。
真实评价3:在学校的话就是有人管,各种烦,但也是能交到知心朋友。老师也是真心对你好,不像外面
真实评价4:1、我们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很高2、学习氛围很好。住宿环境很好。3、学费有点贵。
真实评价5:凑合,类似高中的教学模式 ,环境不错,交通也算便利,就是离市区远了点 。旁边是苏大的文正学院
六、院校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简称IVT)是为满足园区开发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内外资企业,在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的提议下,于1997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中新两国政府领导多次到访考察,并对学院办学成绩表示肯定。学院独墅湖新校园于2010年9月正式启用,原三校区合并,新校园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若水路1号,与纳米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中外十余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毗邻而居,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创业平台。
学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份制办学,组建了由苏州市光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光华控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沸点教育咨询管理公司、翔宇教育集团、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中外著名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单位成员中来自美国、德国、芬兰、比利时、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企业董事21家,占董事成员的70%,跨国企业董事单位16人,占董事的53%。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组成结构及运作机制,融合了企业和学校双方资源,从经费、专业等方面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对学院优化发展战略起到了建设性作用。董事单位对学院的发展起着参政议政的职能,并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选拔、实训室建设、奖学金、奖教金设置、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环节,此外,还为学院教师提供访问工程师的场所和机会,极大地推进了学院“企业+学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学院坚持亲商理念和共赢原则,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办学过程中导入了新加坡公共管理领域的“亲商理念”,并将其明确为“亲企理念”。学院发展二十年来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学院与企业共同成长,探索出了“BOSCH模式——订单培养”、“CHARMILLES模式——使用权共享”、“SAMSUNG模式——企业大学”、“同程模式——教学工厂”、“PHILIPS模式——联合实验室”、“AMD模式——访问工程师”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些合作,学院与11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30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做到了目标一致、标准一致和全程合作,并逐步形成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