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填报 院校库 专业库

2024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西安理工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西安理工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陕西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75分、文科504分。

二、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内蒙古(本一A)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19分。

2、在山西省(本一B)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09分。

3、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37分、历史类562分。

4、在吉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分。

5、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83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西安理工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院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5112489462
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6748404465
北京(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57615428434
重庆(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0955624427
福建(本科)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1110620431
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6233850449
甘肃(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4018752370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414020421
广东(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4676224442
广西(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5623017371
贵州(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2636293380
海南(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6228436483
河北(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3770986448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6212485449
河南(本一)西安理工大学(较高收费)理科513126985511
黑龙江(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5119539360
湖北(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4850295437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538791432
湖南(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3949746422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类54111312438
江西(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6727345448
江苏(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7058417462
辽宁(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55728793368
内蒙古(本一A)西安理工大学理科51917201471
宁夏(本一)西安理工大学理科4965336432
青海(本一)西安理工大学理科4494694343
山东(1段)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500178185444
山西(本一B)西安理工大学(B)理科50942567506
陕西(本一)西安理工大学(地方专项)理科47561147475
西安理工大学文科50410165488
上海(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50119243403
四川(本一)西安理工大学理科60324323539
西安理工大学文科54612361529
天津(本科A)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58315966475
新疆(本一)西安理工大学理科4648318390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西安理工大学理科3585836390
云南(本一)西安理工大学理科54925022505
浙江(1段)西安理工大学综合类545116278492
吉林(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类--345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西安理工大学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7月,学校成为工信部、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9000名。有教职工26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000余人。现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43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近十年来,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24项,其中国家级奖5项,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75件,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0件,科研经费到款28.41亿元。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外24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建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17个。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