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哈尔滨工程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黑龙江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65分、历史类580分。
二、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宁夏(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53分。
2、在陕西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74分、文科548分。
3、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80分、物理类630分。
4、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75分、物理类577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43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95 | 4212 | 46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622 | 14512 | 465 | |
北京(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590 | 12614 | 434 |
重庆(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74 | 3385 | 42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609 | 10464 | 427 | |
福建(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80 | 2561 | 43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630 | 6484 | 449 | |
甘肃(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93 | 6240 | 370 |
广东(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75 | 7319 | 42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77 | 40385 | 442 | |
广西(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68 | 17775 | 37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75 | 3263 | 400 | |
贵州(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92 | 10855 | 380 |
海南(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685 | 2464 | 483 |
河北(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56 | 49791 | 44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609 | 3124 | 449 | |
河南(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较高收费) | 理科 | 582 | 37744 | 5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576 | 5468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65 | 16061 | 36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80 | 2101 | 410 | |
湖北(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78 | 4652 | 43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84 | 25792 | 437 | |
湖南(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72 | 27280 | 4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74 | 5010 | 438 | |
江西(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83 | 3774 | 46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602 | 10342 | 448 | |
江苏(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86 | 6866 | 47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588 | 40816 | 462 | |
辽宁(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589 | 2674 | 40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625 | 8243 | 368 | |
内蒙古(本一A)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科 | 608 | 3528 | 47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544 | 2082 | 478 | |
内蒙古(本一B) | 哈尔滨工程大学(B) | 理科 | 552 | 10803 | 471 |
宁夏(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科 | 553 | 1726 | 432 |
青海(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民族预科班) | 理科 | 455 | 4262 | 343 |
山东(1段)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563 | 57514 | 444 |
山西(本一A)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科 | 613 | 5308 | 50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561 | 2354 | 516 | |
山西(本一A1) | 哈尔滨工程大学(A1) | 理科 | 591 | 9787 | 506 |
陕西(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外合作) | 理科 | 574 | 15092 | 47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548 | 3462 | 488 | |
上海(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543 | 9186 | 403 |
四川(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中外合作) | 理科 | 596 | 28929 | 53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566 | 6181 | 529 | |
天津(本科A)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596 | 12729 | 475 |
新疆(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科 | 536 | 2830 | 390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科 | 402 | 2771 | 39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404 | 918 | 425 | |
云南(本一) | 哈尔滨工程大学(预科) | 理科 | 592 | 9890 | 50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文科 | 603 | 2900 | 550 | |
浙江(1段)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综合类 | 643 | 16232 | 492 |
吉林(本科)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物理类 | - | - | 34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历史类 | - | - | 369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9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19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9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
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5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